童年往事四(观音寺篇)-酒城在线
童年往事四(观音寺篇) 
楼主2021-12-13 21:22:27 508 游客
150

路上的人,最辛苦是那些挑夫和肩客,挑夫是挑篦条的,那是用水竹划成的,有牙签粗细,成捆的篦条两头弯曲,头交叉捆绑在一起,一人两捆用扦担穿在两头,就可以出发了。一挑有一百多两百斤。那是用来做啥的呢?有一首歌:妹妹你坐船头,哥哥在岸上走,恩恩爱爱“扦绳”荡悠悠。就是拉船用的扦绳,都是用竹子編成的,那时的大渡口,家家户户都在編。肩客还要辛苦些,都是些扛大木头的人,山上的木头砍下来裁成两米多一段,一般直径有30-40公分,重200来斤,靠人工扛到镇上去。扛木是有讲究的,每个人手里都要拿个叉子,那是一根锄把样的木棍,顶上有个叉和人一般高,叉子上用篦条捆了一木勾子,肩客要歇稍时就用叉子撑住木头,用勾子挂住木头上的篦条,利用杠杆原理,木头稳定在叉子上面,人就可以脱出离开木头来休息会儿了。
-酒城在线
 
第2楼2021-12-13 21:22:48 154 游客
154

在"幺店子"的旁边就是稻田的排水口了,那些梯田叫“正沟田”,下雨天排水量挺大,在排水口下方,沙岩被水琢出了一个大坑,直径有一米多,几十公分深呢,水通过坑穿越道路,沿山坡的渠道,流向坡下的稻田里。坡上的沟,在水流大的地方被冲出一个接一个的坑,一到大雨初停,我总会和小伙伴一起去林子里光顾那些水坑,每次都会有不小的收获,坑里都是些鲫鱼,泥鳅,黄鳝之类的,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乌鱼,那鱼是青灰色的,有些浅色的条纹,这种鱼是专吃鱼的特别凶猛,所以味道挺好,我们常把它用芭蕉叶包起抹上黄泥,拿到岩腔处,堆几块石头支上些棍子,用干柴火烤起来,熟了再洒上点盐那美味就不用说了。天气晴朗的时候,排水口下那个大坑也没有多少水,我们常去哪里玩,在岩石的缝里,有一种“白善泥”,那是一种细细的白膏泥,既柔软又有延性,我们常常拿它来做一种可以吹奏音乐的哨子,先得把泥揉上好多遍,直到水分适中柔软不开裂时,把它幹成像饺子皮那样的,再合起来,但里面一定是空的哦!慢慢的加点水把那口不留痕迹的缝合,一端抽出一个像香蕉把一样的东西,那是嘴吹的地方,整个形状就和米香蕉一样,那吹口和现在小孩玩的小鸟吹哨一样的原理,等它慢慢的阴干,不断的用铅笔杆在上面磨,直到干透,也磨得精光了。在干透之前,每边各开上三个孔,孔有筷子头大小,六个音节。吹奏时拇指和小指托着哨,两只手摁着六个孔就可以吹起来:“张萝兜李萝兜,你的萝兜好!。。。你的萝兜好个丘”。这悠扬的哨声至今还在我心头缭绕,直到多年后我才知道这种哨子叫“埙”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在吹奏了,想不到到我儿时仍然有的玩,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几千年都不断流啊。可惜现在的孩子都不玩了,压根不知道这种东西(时代前进了),要看!也只有去博物馆了,想想也就多了几分惆怅。
我要评论!现在共有0